法蓉禅师在金陵牛头山修行时,山中常现白鸟鲜花奇景,吸引寺祖道姓禅师前来探访。道姓禅师以“无所住”点破法蓉执着外物的修行困境,强调“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揭示心无所住禅修境界的本质。法蓉因此开悟,山中异象随之消失,印证内在圆满心境层次高于依赖外物显化的修行境界。
唐献宗时期,慧中国师以“心无所住”破除大尔三藏的他心通禅定局限。大尔三藏虽能窥探世俗心念,却无法参透慧中超越外物生命从容的境界,凸显修行者若心有所住,易被外物所拘,唯有不执于物相,方能得自在。
世人常因执着外物痛苦根源,追逐物质繁华而身心疲惫。生命本无恒常归属,若沉迷外物显化,反失淡泊心境。超越外物即超越自我,须舍弃苛求,以闲适坦然应对世事,方能脱离纷扰,回归心无所住禅修境界,实现内在圆满心境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