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南京洪卢寺讲学时,强调治学的核心在于融会贯通,主张从学问本源出发,以心体虚灵澄澈状态为基础。他通过与弟子路程等人的对话,阐明学问需从根本着手,如同婴儿成长般逐步积累,而非死记硬背。王阳明指出,心体是格物致知的关键,只有通过调整心态、涵养身心,才能达到虚灵澄澈的境界,从而贯通先天本能智慧与后天知识。
在讨论读书方法时,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的理念,认为读书需返归心体,以心体明静为前提,方能理解经典内涵。他以自身学习书法为例,说明通过静心想象字形神韵,而非机械临摹,最终领悟书法真谛。这种治学融会贯通方法,强调将知识内化于心性,而非单纯追求表面积累。
王阳明进一步解释,当心体达到中和状态时,后天所学知识会自然融会贯通,形成超乎意料的智慧。他通过圣贤修养的对比,批判后儒忽视心体本源、片面追求知识的弊端,倡导以修身养性学问实践为基础,实现学问本源与心体关联的统一。最终,其思想揭示了治学与修心的深层联系,为弟子提供了知行合一的治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