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抵类科目的定义与作用
备抵类科目是用于减少资产实际账面价值的会计科目,与资产类科目借贷方向相反,体现“借减贷增”特性。其核心作用是调整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变动(如减值、折旧),同时保持原始成本不变。例如固定资产通过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科目反映价值损耗,存货通过存货跌价准备调整可变现净值。
常见备抵类科目分类
资产类备抵科目包含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长期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等,分别对应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科目。金融资产类科目(如债权投资)的减值通过信用减值损失核算,区别于资产减值损失。
应用场景与实务案例
以固定资产为例,企业购置设备后按历史成本入账,通过年限平均法计提累计折旧,若发生减值则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例如一台5万元设备分5年折旧,每年计提1万元管理费用并贷记累计折旧;若发生非正常减值,需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并贷记减值准备科目,两者共同反映资产净值。
特殊备抵科目解析
长期应收款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和长期应付款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属于特殊备抵科目,用于核算融资活动中的利息调整。股本相关备抵科目库存股则用于记录回购股份的权益调整。这些科目均遵循“备抵科目依附于主科目存在”的规则,无法独立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