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币结算机制加速推广:以俄罗斯、伊拉克、印度和阿联酋为代表的能源型国家,通过将本国货币与油气资源挂钩,推动本币结算机制在能源贸易中的应用。例如,伊拉克允许对华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印度与阿联酋则以卢比和迪拉姆完成首笔石油交易。这一趋势旨在削弱美元霸权,提升能源型国家货币的国际话语权。
新兴经济体贸易体量增长显著: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超过G7国家,东盟等新兴经济体正探索减少对美元、欧元的依赖。然而,资源出口依赖困境导致部分国家货币适用范围受限,如俄罗斯积累的卢比难以用于购买第三方商品或投资,凸显本币结算机制在非资源领域的短板。
汇率风险隐患与货币贬值压力加剧:伊朗里亚尔和阿根廷比索因通货膨胀加剧贬值、外汇管制失效等问题,汇率持续下跌。新兴经济体货币的流通性和稳定性不足,使其在国际贸易中面临汇率风险隐患,持有方可能因价值缩水蒙受损失。
国际贸易规则转变的历史参照:当前货币格局变化类似20世纪美元与英镑的博弈。美元霸权削弱趋势下,多国推动本币结算机制,但货币区间的对立可能引发外汇管制和贸易壁垒,导致全球贸易回归区域性结算体系,增加复杂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