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复苏动能减弱态势,部分问题缺乏理论共识,标志其进入“中国经济无人区阶段”。经济学家围绕“中国资产负债表衰退现象”展开讨论,尽管该理论源于日本经验,但为分析当前困境提供参考。
经济复苏形态呈现多类型分化:传统U/V型触底反弹未现,疫情后“K型分化复苏”凸显结构性矛盾,而高盛报告的“房地产市场L型复苏路径”成为主流判断,反映宏观经济修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应对L型复苏的政策建议集中于“降息促投资货币政策”和“救楼市稳内需政策”。国内学者强调货币宽松支持实体投资,地方政府呼吁企业扩大就业以缓解“青年就业压力缓解”难题。但这些措施难以解决结构性矛盾,如“政府债务规模管控”、房地产存量消化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深层挑战。
当前政策工具更多针对短期波动,对双循环动力源培育、产业升级替代等战略问题缺乏系统方案。若仅依赖局部调控,可能加剧经济探底风险,凸显解决根本性矛盾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