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多晶硅年产量不足100吨,主要用于科研领域。2005年首条300吨示范生产线建成,标志着工业化生产起步。受欧美市场太阳能电池补贴政策刺激,中国多晶硅产能快速扩张,2009年占据全球半数产能,但盲目投资导致质量参差与产能过剩。
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欧洲取消太阳能补贴,多晶硅需求骤降,中国光伏产业陷入产能过剩危机。同期欧美发起双反调查,通过加征关税削弱中国产品竞争力,导致2012年全行业停工。早期中国光伏产业依赖进口高纯度硅料和海外市场,技术薄弱,被诟病为“两头在外”的投机模式。
尽管经历挫折,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积累,逐步突破多晶硅制备工艺瓶颈,推动光伏产业成为全球核心力量。新能源替代煤炭的能源结构调整目标,为光伏与风电产业提供了长期发展动力,但产业仍需解决技术自主性与市场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