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长期面临基础科研薄弱的挑战。任正非指出,过度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而工业强大需以基础科研投入为根基。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光刻机研发突破受制于光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差距,而半导体材料突破依赖日本在化学领域的长期积累,其诺贝尔奖级科研成果支撑了全球顶尖材料供应。
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发展存在本质差异。范内瓦布什报告强调,基础科研投入需以探索未知为目标,而非解决具体问题。美国二战后通过国家科研投入建立研究型大学体系,奠定了技术领先优势。这一模式证明,科技创新体系需兼顾科学家自主驱动与国家战略需求,避免产业因基础研究滞后陷入被动。
当前,中国亟需通过国家科研投入强化工业根基。历史案例显示,青霉素量产和华为3G算法突破均源于基础研究的长远价值。国产替代浪潮的推进,要求企业将基础科研视为技术领先优势的关键,而非单纯依赖应用技术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在芯片、航空等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际竞争中的技术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