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1.为何说它是中国人的《圣经》? 第一章(总结)

主播: 谢明语
最近更新: 10小时前时长: 09:26
3000分钟逐章逐句讲透老子《道德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道德经哲学地位

# 鲁迅道家思想批判

# 老子考古新版本

# 道德经西方传播影响

# 道不可言说本质

# 名与实区别分析

# 打坐入定状态

鲁迅曾批判道家思想对中国国民性的负面影响,认为其助长了消极避世等劣根性。这一反面评价为《老子道德经》学习者提供了警示,提醒需客观看待道家思想的历史局限性,避免过度神化。
近百年考古发现三种新版本《道德经》(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北大汉简),为研究老子哲学思想提供了更全面的文献依据。结合现代学术工具与跨文化视角,当代学者得以重新审视道家思想的哲学地位。
《道德经》在西方社会影响深远,康德、爱因斯坦等学者均受其启发,但其在国内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术研究逐渐被通俗化作品取代。繁体字版本与深度专著出版受限,反映出传统文化研究的断层危机。
《道德经》第一章强调“道不可言说本质”,通过比喻说明语言无法完全描述“道”的本体。甜味体验与画家复现美人等例子揭示“名与实区别分析”:概念化表述无法替代直接体悟,需通过实践接近真理。
“无名万物之始”指向混沌未分的宇宙本源状态,类似“打坐入定状态”中主客合一的空寂境界;“有名万物之母”则指概念分离后形成认知体系的过程。老子借此阐明名实关系的哲学边界,强调超越语言局限以体悟本体之道。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