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密闭性测试与压力实验选择
设备修理或使用后需通过水压实验检测密闭性,优先选择水压实验而非气压实验。水压实验通过液体压力降低爆炸风险,尤其适用于脆性材料;气压实验可能因超压导致崩碎,仅用于特殊场景。接缝处可通过涂抹肥皂液检测漏气,类似自行车轮胎漏气检测方法。
阻火与隔爆技术应用
工业阻火器通过物理结构(如填料缝隙)阻隔火焰传播,适用于纯气体管道,但需定期检查堵塞风险。主动式隔爆装置依赖传感器探测爆炸信号并触发执行机构(如关闭阀门),被动式隔爆装置则通过爆炸波推动阀门闭合。两类装置仅爆炸时生效,且适用于含杂质管道。
危险物品储存原则
爆炸物品(如雷管)需单独隔离储存;易燃液体和气体除少量特殊情况外禁止共储;惰性气体(如氮气)可与易燃气体、氧化剂等共处。储存需严格分类,避免不同性质物质接触引发反应。
通风控制与爆炸预防
厂房需通过通风将可燃气体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的1/5以下,确保安全冗余。良好通风标志为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1/4,但实际控制需预留缓冲空间。含可燃气体的排放系统需采用防爆设计,避免机械火花引发事故。
防爆技术中的显味剂应用
无味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需添加显味剂(如硫醇、氨)便于泄漏检测,但禁用剧毒物质(如硫化氢)。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明确显味剂需符合安全规范,避免引入次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