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是通过冲击力改变金属形态的工艺,与铸造的熔融浇筑方式不同。课程重点梳理了锻造的安全技术框架,强调危险因素和安全措施两大核心考点。
锻造危险因素分为机械伤害、火灾爆炸和灼烫三类。教材存在内容简化问题,未明确列出噪声、振动等有害因素,但考试需区分瞬时伤害事故(机械伤害、灼烫)与长期职业病诱因(高温、噪声)。机械伤害具体表现为锻件崩射、冲头断裂、操作杆反弹等,真题常结合铸造设备(如造型机)设置干扰选项。
锻造安全技术措施包含设备防护与操作规范。重点包括:传动装置需安装固定式防护罩;蓄力器必须配备安全阀,独立室内重力式蓄力器需加装恪重位置指示器;高压蒸汽管道需设置安全阀和凝结罐;锻锤脚踏板应置于挡板下方,防止坠落物伤人。历年真题高频考点涉及安全阀校验、启动装置防误触设计及大修后设备验收要求。
教材勘误与真题解析是学习关键。例如,锻造危险因素分类需结合事故类型(如灼烫)与职业病因素(如热辐射)的区别;真题常以“施法作业”“车辆伤害”等干扰项考察锻造工艺特性。安全技术要求中,操作杆反弹防护、凝结罐安装位置等细节需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