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心理学专业学习经历,探讨了对心理学的去滤镜化认知。她指出,心理学本质上是一门研究心智与行为的科学,课程体系包含心理测量学、行为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等基础模块,强调实验设计与可重复性研究的重要性,与公众从碎片化信息中形成的“心理学即真理”的认知存在偏差。
通过四年学习,作者提炼出三个核心收获:第一,需严格区分因果性与相关性,避免将复杂现象简化为单一因果结论;第二,认知灵活度提升能帮助摆脱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维,通过改变对压力的主观评估重构事件意义;第三,掌控感重要性体现在主动选择内控型目标(如步行通勤替代公交),利用控制点理论优化日常决策以维持心理稳定。
作者推荐通过阅读学科史、教科书及科研文献理解心理学科学本质,并分享心理咨询理论流派相关书籍,强调心理学应作为自我成长实用工具而非绝对真理。对于毕业后的生活变化,她结合压力评估主观性和控制点理论应用,表达对稳定工作与住所的期待,同时提醒听众避免将心理学理论武器化(如滥用“原生家庭”标签),主张以批判性视角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