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罐印颜色与形态可反映身体状况。罐印紧黑而暗通常提示体内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若罐印多日不退,表明病程久,需长期调理。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可能因风寒侵犯范围较大,需以驱寒为主。罐印呈散在紫点或紫斑,提示气滞血淤或局部寒凝血淤,若集中在特定穴位,则关联脏腑可能存在异常。
罐印鲜红散在点多见于阴虚或气阴两虚,而反复起水泡多因湿气堆积过多,需连续拔罐促进排湿。水泡较小可消毒包扎,较大需刺破后涂抹药膏防止感染。操作时需控制留罐时间,避免烫伤或皮肤损伤。
拔罐禁忌包括皮肤过敏、溃疡、大血管分布区及孕妇腰腹部。选择罐体大小需匹配部位面积,操作迅速确保吸附力,避免在骨骼凹凸或毛发多处施罐。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伤口需涂药膏避免感染。通过罐印观察与规范操作,可辅助判断健康状况并提升调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