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阳气不足是常见体质问题,但部分人因湿淤、痰湿或阴虚等因素,可能同时出现咽喉上火等“热象”。此时单纯补阳可能加重湿热或阴虚,需先解决湿淤阻滞,再结合温阳调理,如同封闭水瓶需倒出水才能晒干。
现代人阳虚与熬夜、饮食不节、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但需注意,怕冷等阳虚症状可能伴随阴火现象,如脾肾阳虚导致的牙龈肿痛、烦躁发热。这种现象类似自然界的冷热碰撞生火,需通过专业辨证区分“实火”与“虚火”。
治疗需分步骤:若阳虚合并湿淤体质,需先化湿祛瘀再补阳;若因食热或阴虚导致上火,则需调整饮食或滋阴降火。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患者应避免自行用药,需通过望闻问切明确病因,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调理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