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中国工商界在政治动荡中主动承担国事责任。上海总商会联合六省工商团体发起国事会议,推动制定宪法草案,聂云台与黄炎培成为核心推动者。此次上海总商会国际参与标志着工商界从"在商言商"转向政治建设。
同期,中国工商界积极拓展国际形象。聂云台国际展览推动下,上海总商会紧急征集两百余件工业精品运往美国费城展览,试图以中国工业品国际展示扭转西方对华刻板印象。但意大利万国商品陈列会因政府拖延错失良机,暴露出官方支持不足的问题。
太平洋商务会议国际论坛成为重要突破。木偶初带领自费代表团赴美参会,在演说中系统阐述中国商务发展障碍,提出中美棉花质量公证机制等实业家国际论坛见解。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五条议案均获通过,涉及禁毒、导淮工程和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商务规则制定。
此次国际行动虽面临经费短缺等困难,但木偶初国际商务演说赢得国际尊重,上海总商会国际参与能力显著提升。工商界通过国际展览会中国展品输出与太平洋商务会议国际论坛发声,开启了中国实业融入全球体系的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