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实业界展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表现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上海工商界联合行动迅速,成立上海商业工团联合会,反对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上海总商会因主张与日本磋商引发舆论谴责,革新派实业家聂云台、穆藕初等人推动工商界参与社会变革,强调实业家社会责任与企业使命担当,主张通过教育投入贡献和专业发展实现救国目标。
实业救国实践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穆藕初创办后生纱厂与中华劝工银行,提出“金融为实业血脉”理念;荣氏兄弟扩展纺织与面粉产业,成为行业领军者,并在罢市期间公开谴责日本侵略行径。张謇以“父教育而母实业”为纲领,通过创办南通师范学校等教育机构,为现代化进程推动奠定基础,其模式成为实业界标杆。
教育投入贡献成为实业家的重要使命。荣氏兄弟创办公益工商中学,注重实践教育;陈嘉庚在五四浪潮中决定独资创办厦门大学,提出“民心不死国脉尚存”,即便面临经济困境仍坚持变卖资产维持办学。这些行动印证了实业界对“爱国之心未敢后人”的集体信念,展现出企业使命担当与民族复兴的深层关联。
多地商会通电呼吁政府顺应民意,释放学生并维护主权。实业家群体通过经济支持、教育建设和社会动员,将企业发展与民族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独特的实业救国实践路径,为现代化进程推动提供了关键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