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08】1916年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

主播: 蓝狮子
最近更新: 2025-04-10时长: 12:02
民国商人:1912-1949 实业救国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民营企业品牌意识发展

# 段祺瑞停兑令风波

# 银行信用第一原则

# 南三行金融支持行动

# 荣氏兄弟实业扩张

# 海王精盐历史突破

# 民国品牌商标设计

# 中交两行挤兑危机

# 宋张银行家决策

# 工商界反帝制行动

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段祺瑞政府因财政危机下令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暂停兑现,引发全国挤兑潮。上海中国银行经理宋汉章、张公权联合南三行(浙江兴业、上海商业储蓄、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商股股东,以“信用第一”原则拒绝执行停兑令。通过成立商股股东联合会并公开维持兑换,最终化解危机,成为民国金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民营企业在此动荡时期抓住机遇发展。荣氏兄弟以“兵船”“人中”等品牌为核心,扩展面粉与纺织业版图。其无锡茂新面粉厂生产的“兵船牌”远销海外,申新纺织厂“人中牌”棉纱成为行业标杆。同时,范旭东在天津推出“海王牌”精盐,打破粗盐垄断,开启国产精盐市场化进程,首年盈利达50万银元。
民国初年工商界对袁世凯的信任逐渐瓦解,反帝制行动频现。上海工商界抵制袁世凯挪用救国储金,张謇等实业家转向地方自治。国际市场上,一战为中国企业提供发展空间,纺织、面粉等行业涌现民族品牌,德大纱厂“宝塔牌”棉纱更在质量竞赛中超越外商产品,展现国货竞争力。
金融创新同步推进,陈光甫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首创学校服务与学费代收业务,体现银行业务多元化探索。这一时期,民营企业品牌意识觉醒、信用体系重构与实业救国理念交织,奠定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黄金时代基础。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