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治理面临“不可能三角”矛盾,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公正与生态和谐难以兼得。1972年《增长的极限》已警示自然资源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矛盾,当前全球债务危机(债务总额达235万亿美元)与美股泡沫(或暴跌60%)印证市场经济发展弊端,其引发的经济过热与资源分配扭曲加剧自然资源过度消耗。
经典市场经济生产方式将自然资源资本化,资本增值驱动机制迫使生产无限扩张,与地球承载力形成根本矛盾。理性经济人假设强化经济利益优先,人类中心论使自然沦为被掠夺对象,工业文明用0.01%时间消耗地球99.9%时间形成的资源,导致生态危机与社会两极分化(如K型复苏、富人通胀)。
全球气候治理陷入双重失灵:市场机制无法配置气候公共产品,国际协同因利益分歧受阻。1997年《京都议定书》等协议执行乏力,美国政策倒退扩大减排资金缺口,污染转移逻辑(如萨姆斯备忘录)暴露治理结构性矛盾。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要求全球合作,但国家趋利避害导致气候治理三大矛盾持续激化,生态、经济、社会危机形成闭环联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