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灾难常态化正加剧全球粮食安全风险。2023年,印度因极端天气导致农产品严重减产,高温洪涝复合灾害造成西红柿等主食价格短期飙升7倍,多地粮价失控引发社会动荡。极端气候同时冲击全球粮食贸易,巴拿马运河等海运节点频繁中断,加剧供应链脆弱性。
全球变暖对农业系统的威胁持续升级。联合国数据显示,气温每升高1℃将导致粮食作物减产近20%,2040年全球粮食产量或下降40%。干旱冲击尤为严重,2006-2016年全球农业损失的83%源于干旱灾害,21个国家因极端缺水面临粮食不足危机。
气候异变与厄尔尼诺现象叠加形成复合风险。世界气象组织预警2023年将出现破坏性气候模式,东南亚可能遭遇严重干旱。历史数据显示,拉尼娜现象对粮价推升作用更显著,叠加粮食金融化等因素,粮价波动离散度持续扩大。
面对气候灾难常态化,生物经济被视为破局方向。人造肉、营养代餐等食品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各国加大抗逆作物研发投入。然而当前全球仍有3.45亿人面临粮食危机,非洲饥饿人口比例达全球均值两倍,联合国呼吁系统性改革粮食生产消费模式以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