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小电流通过破坏生物电平衡导致组织变异,而心室纤维性颤动是致命主因,因其引发呼吸麻痹。室颤电流的阈值与持续时间相关:超过心脏周期时约为50毫安,短于周期则升至500毫安。电流途径中,左手至胸部路径因心脏电流系数最高(1.5)最为危险。
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室颤电流是人体对电流反应的三个关键阈值。感知电流的最小值为0.5毫安且与时间无关,摆脱电流的50%概率值成年男性为16毫安,女性为10.5毫安。人体阻抗受接触电压、皮肤状态、接触面积等因素影响,干燥条件下(100-220V)阻抗约为2000-3000欧,随电压升高或出汗而降低。
触电事故分析显示,错误操作、非专业人员作业及低压设备事故多发。夏季因潮湿、绝缘电阻降低等因素触电风险增加,但设备未接地问题与季节无关。电流对人体作用还受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严重时可致瘫痪,且个体差异(如健康状况、心理因素)显著改变电击后果。历年考题重点围绕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因果关系及电流阈值特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