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事故分类与判定
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故障带电状态电击)。直接接触电击发生于人体接触正常带电体(如插座、导线),间接接触电击则由设备漏电等故障引发。判断依据为带电体状态:正常带电为直接,故障带电为间接。
电击方式与危险因素
按人体触及方式和电流路径,电击分为单线电击(单导线人体回路电击)、两线电击(双手双导线回路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地面电位差电击)。单线电击危险程度与电压、人体电阻及地面状态相关;两线电击仅取决于接触电压和人体电阻。
电伤类型及判定要点
电伤包括电弧烧伤(弧光放电烧伤)、电流灼伤(人体电阻热能灼伤)、皮肤金属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电烙印(电流接触永久斑痕)等。电弧烧伤最危险,与电压强度相关;电流灼伤需电流通过人体,符合焦耳定律;皮肤金属化需金属微粒渗入,电烙印需电流直接通过人体形成永久损伤。
案例分析与应用
漏电保护装置通过检测故障带电状态电击触发跳闸。间接接触电击案例包括绝缘破损设备漏电,直接接触电击则为接触正常带电体(如配电箱接线柱)。判定时需区分带电体状态,如带电抢修时绝缘失效属直接接触,故障漏电属间接接触。跨步电压电击常见于雷击或导线搭地场景,需避免误入电位差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