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地小区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引入机械停车库,但实际应用中部分设备因长期闲置或无法使用沦为“僵尸车位”。记者调查发现,机械停车库闲置问题主要源于设计标准滞后,现行规范沿用十年前国标,未适应新能源车尺寸限制问题,导致车位宽度、限高限重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小区因车位过窄、操作复杂,车主宁可占用通道也不愿停放,加剧停车秩序混乱。
机械车位维护成本高与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剧了僵尸车位形成原因。设备需定期保养和专人操作,但部分小区因缺乏维护资金和管理,导致钢架老化、机油泄漏等问题频发。部分开发商为满足车位配比要求,甚至租赁二手设备应付检查,后期因先天缺陷无法运行,最终成为低效资产。
针对现状,多地提出通过技术迭代和规划审批不足的改进方案,如推广全自动智慧停车楼、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等。专家建议更新立体车库设计标准,结合新能源车发展趋势优化限高限重参数,并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以共享停车、潮汐定价等模式提升利用率。同时,需加强已建成车位的业主沟通,推动资源改造,避免机械停车库沦为“僵尸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