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电商平台密集调整售后服务规则,拟全面取消强制性的“仅退款”政策。这一规则调整源于监管部门对平台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价竞争的整改要求。仅退款服务自2021年成为行业标配后,虽有效解决商品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但也衍生出凑单退款、恶意退款等滥用行为,导致商家面临高退货率导致的流量降权风险。
消费者张璐表示,凑单退款是应对满减促销的常规操作,通过未发货时申请仅退款可避免商品浪费。但商家指出,部分消费者利用仅退款规则实施恶意退货,例如谎称包裹破损或空箱,迫使商家承担核实成本。某零食品牌客服负责人称,平台在仅退款流程中虽设有申诉机制,但商家举证困难导致维权成功率低。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约谈主要平台后,淘宝、抖音等平台开始优化规则,将退款审核权更多赋予商家。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认为,取消强制仅退款是电商营商环境纠偏的标志,建议针对生鲜等特殊品类保留协商退款机制。当前平台规则调整强调“非必要不介入”,旨在平衡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商家自主经营权。
行业观察显示,仅退款规则演变反映出电商生态中三方利益的动态博弈。商家呼吁平台建立更精准的商品质量监督体系,消费者则期待促销活动回归直接降价模式。专家指出,电商竞争应回归商品质量与服务本质,通过分类协商机制实现差异化售后服务,避免一刀切政策对行业生态造成二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