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与上位
1744年,德国公主索菲亚(后改名叶卡捷琳娜)进入俄国宫廷。她通过语言学习与政治洞察力赢得支持,后因女沙皇伊丽莎白无嗣,其子彼得三世继位。叶卡捷琳娜二世联合禁卫军军官奥尔洛夫兄弟,于1762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成为俄国女沙皇。
统治政策与国内矛盾
叶卡捷琳娜二世强化封建农奴制,扩大贵族特权,将大量土地与农奴赏赐给贵族,农奴被剥夺基本权利并遭受残酷剥削。1775年,她血腥镇压普加乔夫农民起义,巩固专制统治,同时虚伪地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信,标榜开明君主形象。
领土扩张与对外战争
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对外侵略疯狂扩张俄国领土:联合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攫取其62%领土;发动对土耳其战争,控制黑海沿岸及海峡;在亚洲蚕食高加索、哈萨克草原,占领阿拉斯加并建立北美殖民地。
干涉欧洲革命与临终野心
作为法国大革命的死敌,叶卡捷琳娜二世咒骂革命为“法兰西瘟疫”,资助普鲁士、奥地利武力干涉,并派海军封锁法国。1796年临终前,她仍宣称要建立横跨欧亚的“大俄罗斯帝国”,其扩张野心覆盖柏林、巴黎、君士坦丁堡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