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越南抗法战争进入关键阶段,胡志明向中国请求支援。中国决定派遣军事顾问团,但人选引发讨论。朱德推荐林彪,毛泽东则认为其不擅协调,最终选定陈赓将军担任总参谋长。陈赓赴越后,发现越军战术策略存在严重问题,包括过度依赖阵地战和缺乏纪律性。
陈赓援越军事部署包括整训越军主力,并在云南边境实施系统性训练。然而,越军战斗力薄弱的问题在实战中暴露:数千人围攻三百法军仍显吃力,且指挥混乱。陈赓调整策略,将中国军事顾问团从连级撤至营级,增强越军自主指挥能力,并建议将整训后的第三十八师投入正面战场。
抗法援越战争背景下的边界战役成为转折点。陈赓设计伏击战术,但因越军擅自延迟行动险些失败。最终因法军同样延误而意外获胜。战役中,越军暴露追击不力、纪律松散等问题,陈赓强令追击实现全歼法军目标。此战提振越军士气,胡志明致信中苏表达感谢。
毛泽东拒绝林彪担任顾问的原因在于其孤僻性格与协调能力的不足。林彪军事顾问争议背后是战术指导与外交沟通的双重需求,而陈赓凭借灵活沟通和实战经验成功完成任务。中国通过抗法援越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合作,同时避免直接卷入国际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