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形式主要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两者均针对气体燃烧。扩散燃烧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立即点燃,火焰稳定(如天然气井喷、普通打火机燃烧);预混燃烧则是气体预先混合至爆炸极限内,遇火源引发燃爆(如爆炸极限测试)。教材修订后删除燃气罩火焰的归类,因其燃烧形式存在争议。
液体和可融化固体(如酒精、石蜡、沥青)的燃烧归为蒸发燃烧,需经历液化再气化的过程。石蜡受热融化后蒸发燃烧是典型例子,而樟脑因熔点与沸点接近,燃烧时难以观察液化阶段。
分解燃烧适用于木材等复杂结构物质,受热分解可燃气体后燃烧;表面燃烧则针对无法分解的单质物质(如木炭、铝、镁),直接表面氧化燃烧。阴燃为无明火、仅冒烟的缓慢燃烧(如湿煤堆),可能因条件变化转为明火。
按物质类型分为六类:A类(固体)、B类(液体及可融化固体)、C类(气体)、D类(金属)、E类(带电设备)、F类(烹饪油脂)。考试需注意陷阱,如2019年真题中雷尼镍自燃引燃甲苯,甲苯属液体,火灾应归为B类而非金属火灾。
扩散燃烧与预混燃烧的举例是高频考点,需区分普通打火机(扩散燃烧)与防风打火机(预混燃烧)的差异。火灾分类需结合物质状态判断,如甲苯虽为液体,但选项设置可能混淆B类与C类,需警惕命题陷阱。教材修订内容(如燃气罩火焰删除)也需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