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老师围绕中医养生核心理论,系统阐述了人体五脏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从《黄帝内经》出发,强调中医将人体视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五脏(肝、心、脾、肺、肾)通过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与细胞功能密切关联,如肝主筋调节细胞弹性,肺主皮毛调控细胞膜防御能力,肾精滋养骨髓支撑细胞结构。
针对疾病防治,结合阴阳五行调和原理,指出脏腑关联的重要性。以心肺关系为例,心主血脉需肺气推动,肺气不足可引发心源性哮喘;肺心病则需兼顾补肺气与固肾精。对于风湿病,提出祛风散寒与补肺固表的联合方案,强调冬虫夏草、黄芪等药材对肺卫功能的强化作用。
在健康管理层面,强调元气养护为根本,五脏调养需遵循“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原则。如化疗后脱发需护肝养血,骨质疏松需滋补肾精。针对老年病,提倡“看菜吃饭”的个性化调养策略,避免过度治疗损伤元气,主张通过食疗(如铁皮石斛养心血)、经络调理(敲胆经疏肝)及生活方式干预实现气血平衡。
最后,结合临床案例解析慢性病调治误区,强调疾病康复需兼顾改错(纠正不良习惯)与补救(脏腑功能修复)。对于肺结节、膀胱癌术后等复杂病症,提出定期复查结合食疗(玉米须利水)、药疗(三七粉防感染)的综合管理方案,体现中医“治未病”与“标本兼治”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