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机的工具数量或规模在设计时已确定,产品的产量直接取决于作业速度。例如,蒸汽锤每分钟锤击次数差异显著,赖德专利锻造机的小蒸汽锤每分钟可完成700次作业,大幅提升效率。机器的价值转移比率固定时,其本身包含的劳动量越小,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越低,生产效率则越接近自然力效能。
机器生产机器可降低相对价值,同时扩大规模效应。对比手工业与机器生产的商品价格,机器产品中劳动资料转移的价值占比相对增加,但绝对量减少。例如,手工纺纱需27000小时完成的任务,使用走锭纺纱机仅需150小时,劳动时间成本显著降低。
机器生产率的核心在于替代人类劳动力的程度。贝恩斯的研究显示,蒸汽动力驱动的纺纱机通过两名工人即可完成366磅棉纱生产,而手工纺纱需要数千倍劳动时间。类似案例还包括印花机和轧棉机:机器印花效率是手工的200倍,轧棉机使日处理棉花量从1磅提升至100磅。
技术进步与工具创新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福布斯博士的手工轧棉机通过半机械化工具,使日产量从28磅增至250磅;使用畜力或蒸汽动力的设备,甚至仅需少量添料工即可完成大规模生产任务。这些案例表明,机器通过减少劳动时间消耗和提升规模效应,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