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073

最近更新: 2025-04-22时长: 07:53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乱象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赵普罢相权力斗争

# 卢多逊告发赵普

# 赵匡胤削弱相权

# 参知政事分权举措

# 金匮之盟太后遗命

# 官场角力卢多逊上位

# 赵普奏折据理力争

# 皇权相权矛盾激化

# 开国元勋赵普失势

# 卢父预言官场报应

赵普罢相权力斗争
赵普因卢多逊告发其私卖公田、经营店铺等罪名,引发赵匡胤震怒。卢多逊通过迎合赵匡胤读书喜好,逐渐获得信任,并联合赵光义推动赵普罢相。赵匡胤任命薛居正、吕馀庆为参知政事,以掺沙子策略分散赵普权力,最终赵普主动请辞,改任节度使。
赵普执政风格与矛盾
赵普为相十年,以刚毅著称,曾多次据理力争。如奏折事件中,他连续四日坚持举荐官员,最终说服赵匡胤;另一次则因赏罚原则与赵匡胤争执,凸显皇权相权之争。但其经济问题(受贿、庇护部下)成为罢相导火索,赵匡胤虽惜才,仍选择削权。
太后遗命与后续影响
赵普罢相后上书提及金匮之盟,暗指太后遗命与赵光义继位合法性关联,但未明言细节。卢多逊晋升参知政事,其父预言诋毁开国元勋将遭报应,不久病逝。赵光义获封晋王,地位凌驾宰相,暗示权力格局进一步向皇室倾斜。
历史评价与权力反思
赵普罢相标志着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其执政虽以社稷为重,却因私德问题失势。赵匡胤权衡人才与法度,将赵普上表藏于金柜,留待后世评断。卢多逊虽暂居上风,但官场角力的长期影响仍未可知。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