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是因风寒邪气侵袭体表所致的病证,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风等。治疗本应以解表为主,但若误用泄下法,会损伤体内阳气,导致病情未愈。此时若再误用发汗法,会进一步耗伤体表正气,形成表里俱虚的病机,表现为头晕目眩、神志模糊的“冒状”。
表里俱虚时,患者因正气不足无法温煦头部而出现冒状。若此时自然汗出,说明体表邪气随汗而解,表证得以缓解,称为“汗出自愈”。此现象源于体表气机恢复,正邪交争后邪从汗泄的机制。
若汗出后仍有内邪未解,可待表证缓解后审慎使用泄下法。临床需结合脉象沉弱等表里俱虚特征,避免再次误治。治疗原则强调先固护正气,待表解后再攻里,体现了中医“表里先后”的辨证思路。此条文警示医者需严格遵循太阳病治疗次第,防止因误下、误汗加重正气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