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伤寒论第五十三条

最近更新: 2025-04-14时长: 04:28
每天读懂一条《伤寒论|太阳病篇》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自汗初期的病理表现

# 迎气调和与胃气关系

# 胃气不足导致不供

# 跪之汤解表调和方剂

# 脉中迎气与脉外胃气

# 外邪侵袭体表机制

# 自汗导致的津液外泄

# 调和迎胃气的关键

# 解表发汗的方剂作用

# 浮缓脉象的临床意义

# 无外邪症状的辨证要点

《伤寒论》第五十三条讨论了自汗初期的病理机制及治疗原则。自汗初期的病理表现为患者无明显诱因(如发热或运动)的全身性汗出,其核心在于胃气与迎气协调失常。迎气调和与胃气关系的失衡,导致脉中迎气运行正常,而脉外胃气防御功能失调,无法固摄津液,引发旱液外泄。
胃气不足导致不供是病机关键。胃气本应行于脉外,协同迎气抵御外邪侵袭体表机制,同时调节汗液分泌。若胃气失和,则体表防御失守,津液外泄。此时需通过调和迎胃气的关键,借助解表发汗的方剂作用,如跪之汤,以恢复胃气与迎气的协调。
跪之汤的组方特点包括发汗解表、温化脾胃及补益气血。其功效既能解极发表以驱散体表余邪,又能调和迎胃气,纠正自汗导致的津液外泄。临床应用时需结合浮缓脉象的临床意义和无外邪症状的辨证要点,适用于无明显发热或头痛等外邪症状,仅以自汗为主症的患者。通过调节胃气与迎气,可使汗液分泌复常,达到治疗目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