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由风寒邪气入侵引发,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怕风等。当患者出现阳脉色与阴脉弦的脉象特征时,需结合腹中疾痛症状分析病情。阳脉色提示气血不足、体表防御功能弱化,阴脉弦则反映绍阳经邪气阻滞,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引发腹部剧烈绞痛。
治疗上遵循“先温中补虚,后和解少阳”的原则。针对腹中疾痛症状,首选小鉴中汤温中补虚,以缓解脾胃虚寒、气血不足引起的腹痛。若小鉴中汤温中补虚效果不佳,表明绍阳经邪气未解,需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和胆胃功能,改善往来寒热、胸胁胀满等症状。
临床应用中,医生需根据阳脉色诊断意义与阴脉弦脉象特征综合判断。例如,患者出现腹中疾痛伴随寒热交替时,需分阶段施治:先以小鉴中汤温中补虚,若未愈再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这一策略强调针对病机演变调整方剂,兼顾温补与调和,以恢复胆胃功能与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