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零八条主要针对伤寒病中因肝邪克脾导致的腹满、粘瘀等症状提出诊断与治疗方法。
伤寒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怕风等外感表现,而腹满、腹部胀气则提示脾胃功能失调。当患者出现粘瘀(胡言乱语、神志不清)时,表明邪气上扰心神,需结合脉象进一步判断。寸口脉腹紧(浮紧脉象)反映邪气滞留体表,兼有寒邪内侵。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邪克脾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此条病机被命名为“纵”,意指肝邪不受制约而亢盛。针对这一病机,原文提出针刺七门穴(肝经穴位)以调节肝经气机,缓解肝邪对脾胃的克制,从而改善腹满、粘瘀等症状。
临床应用中,若患者出现腹满、神志不清、脉浮紧等典型表现,可考虑刺七门穴治疗。例如,外感后出现腹部胀满、谵语且脉象浮紧者,通过调节肝经可恢复脾胃功能,促进症状消退。此条内容强调通过脉症合参识别肝邪克脾的病机,并针对性运用针刺疗法,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