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二条指出,当患者出现“脉术”(脉搏急促)时,通常提示体内有热邪,热邪本应导致消谷饮食(食欲亢进)。但若患者反而出现呕吐、不能进食,需警惕误治导致的阳气微弱证候。此现象多因发汗法误用,损伤阳气,引发胸隔气虚,胃中虚冷,形成假热克热证候。
脉术虽表面属热,实为阳气不足的假热象,因胃中虚冷无法消化食物,故表现为呕吐。此证需与实热证鉴别,治疗应以温中补虚治法为核心,如李中汤加丁香、吴萸等方剂,以恢复阳气、调和胃气。
临床案例中,若患者发汗后出现脉术、呕吐、胃寒等症状,需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医生应通过脉象细弱、胃部虚冷等特征识别此类误治病机,避免进一步损伤阳气。该条文强调辨证时需结合脉象与症状,区分真假热象,确保治疗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