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伤寒论第一百零七条

最近更新: 2025-04-14时长: 05:02
每天读懂一条《伤寒论|太阳病篇》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伤寒病程八九日症状

# 胸满烦惊心神不安

# 小便不利排尿困难

# 粘语神志不清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

# 误用泻下法邪气内陷

# 和解少阳调理胆胃

# 镇静安神潜阳入阴

# 邪气内陷气血阻滞

# 脉象弦滑邪气内蕴

伤寒病程与误治背景
伤寒病发展至八九日时,病程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若误用泻下法(如泻药),可能导致邪气内陷,影响半表半里或里证。此阶段正气未虚,但误治易引发胸满烦惊、小便不利、粘语等复杂症状,需针对性干预。
误治后的症状分析
误用泻下法后,邪气内陷扰乱心神,表现为胸满烦惊(胸闷伴心神不安)、粘语(神志不清伴胡言乱语)。同时,膀胱气化受阻导致小便不利(排尿困难),全身气血运行不畅则引发一身劲重(全身沉重难以转侧),脉象弦滑可佐证邪气内蕴。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运用
针对上述症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通过和解少阳(调理胆胃气机)、镇静安神(潜阳入阴稳定心神)发挥疗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龙骨、牡蛎安神定惊;茯苓、桂枝利水通阳以缓解小便不利;大黄清热泻火,人参、大枣补益正气,共奏调和气血、祛邪扶正之效。
临床适应症与辨证要点
该方适用于伤寒误下后邪气内陷、气血阻滞的证型,核心指征包括胸满烦惊、小便不利、粘语及全身沉重。临床需结合脉象弦滑(邪气内蕴特征)综合判断,确保方证对应,避免滥用泻下法加重病情。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