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布斯取消中国慈善榜的调查发布,其市场总监指出,中国富豪普遍采用隐秘捐赠模式,部分慈善行为更偏向于形象宣传,如企业捐赠时高调宣扬小额善款,形成独特的慈善行为艺术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部分捐助者对公开慈善的复杂态度。
胡润中国慈善排行榜曾披露神秘人物赵汉清神秘捐款事件,其向教育事业捐赠一亿元却隐匿个人信息,后经媒体追踪才确认其身份。类似案例包括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十年慈善秘密:他匿名设立助学金,要求签署匿名助学金道义契约,坚持十年后才被媒体曝光。这些隐形慈善家群体以低调方式践行社会责任。
匿名慈善捐赠模式在中国并不罕见。以“顺其自然”为代表的匿名捐助案例中,捐赠者使用化名并长期隐姓埋名,如宁波的“顺其自然”累计捐款117万元,浙江“我想”以158万元匿名善款获高票支持。这类捐助者通过化名(如“助学”“助医”)定向支持特定群体,避免与受助者直接接触,以减少对其心理影响。
隐形捐助深层动机包括传统文化中的低调观念、规避舆论压力及避免求助骚扰。例如杨国强曾拒绝出席捐赠仪式,甚至奖励他人代为参加;部分企业家担忧公开善举会引发税务质疑或债务纠纷。此外,匿名模式可防止受助者产生依赖心理,强调“救急不露脸”原则,以培养受助者独立人格,维系慈善的纯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