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以350亿元人民币身价成为2009年中国首富。他凭借“山寨式破坏”战略,在手机零配件代工领域对富士康发起竞争,利用富士康前员工及低价策略,导致富士康代工业务下滑,2008年净利润暴跌83.22%。王传福的扩张模式引发台湾首富郭台铭激烈指责,但比亚迪专利数量增长至2265项,显示其逐渐转向创新研发。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成为关键转折点。巴菲特以18亿港元收购比亚迪10%股权,推动其股价一年内从8港元涨至41.65港元。巴菲特团队盛赞王传福为“爱迪生与韦尔奇综合体”,认为其技术狂人特质有望颠覆行业。比亚迪汽车产业扩张计划提出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车企的激进目标。
王传福的第三个战略重心是电动汽车产业化挑战。他承认电动车成本高导致市场推广困难,但试图通过技术突破打破死循环。比亚迪模仿福特、盖茨等技术狂人路径,从电池、代工跨界至汽车制造,收购秦川汽车后转向“模仿式创新”。尽管电动车领域尚未突破产业化瓶颈,王传福仍被视为可能改变中国“只模仿不创新”印象的关键人物。
富士康代工业务下滑与比亚迪劳动力成本优势战略形成对比。王传福通过组织反专利专家组规避法律风险,同时利用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颠覆行业规则。其商业路径从手机代工到汽车制造的跨越,展现了技术狂人通过山寨模式与创新结合改变产业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