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因门客公孙虚的游说策略,拒绝接受楚王赠送的象牙床礼物。公孙虚以维护孟尝君“解人危难、不贪钱财”的民生为由,劝其推辞楚国象牙床礼物,避免小国因无法献礼而不敢求助。孟尝君采纳谏言,展现了纳谏气度与胸襟。
公孙虚因成功说服孟尝君,意图换取登徒侄承诺的祖传宝剑交易,得意忘形时被孟尝君察觉。孟尝君得知真相后,不仅未追究其动机不纯,反而公开鼓励门客谏言,提出“扬名止过”的门客谏言机制,允许门客即使为私利进言,只要道理正确即可被采纳。
司马光评价孟尝君能“用剑”匡正己过,即通过他人谏言修正自身行为。文中引用《诗经》“采风采菲”的讽喻,将公孙虚的谏言比作根茎苦涩但叶子甘美的野菜,强调孟尝君善于区分动机与道理的价值,不因动机瑕疵否定谏言合理性。这一故事凸显战国门客制度下主从间的良性互动,以及上位者兼听则明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