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晚年因宠爱戚夫人,欲废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刘邦认为刘盈性格过于仁厚,但最终仍遵循继承人稳定政治原则,放弃废立计划。司马迁《史记》记载,吕志采纳张良建议,成功延揽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使刘邦意识到太子已得人心,难以动摇其地位。
《资治通鉴》则从司马光通鉴史观出发,质疑商山四皓故事的真实性,转而强调大臣反对废太子的集体作用。御史大夫周昌以“期期不奉诏”的激烈态度谏阻刘邦;太子之师叔孙通则从儒学角度强调权力秩序平稳过渡的重要性,提出“太子天下本”的治国理念,警示随意废立将引发国家动荡风险控制难题。
刘邦最终权衡利弊,意识到若强行改立赵王,群臣不拥戴将导致政权不稳。这一事件凸显继承人稳定政治原则对维护政权合法性的关键作用。司马光借此强调儒家伦理中权力秩序的不可僭越性,主张继承人的确立需遵循合理程序,其地位一旦确定便须保持稳定,以避免权力真空与社会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