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立汉朝后,面临如何公平评定功臣功劳的难题。最初以战功评定封赏的标准引发争议,尤其是武将认为萧何未亲临战场却获高封赏不合理。刘邦以“猎人指令猎狗”为喻,强调萧何的后勤贡献在于统筹战略物资、稳固后方,保障粮草兵员供应,使其能屡败屡战,这是支撑全局的万事之功,而非仅凭一时之功的攻城掠地。
在功臣排序争议中,鄂千秋提出萧何的治国理念与制度建设为汉朝奠定根基,其战略物资管理与调度能力远高于武将的战场表现。刘邦采纳其建议,确认萧何为第一功臣,并增加封户。这一决策不仅体现对信赏的标准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刘邦作为领导者的卓越见识,即综合评估不同角色的战略价值,而非简单以战功评定搞一刀切。
最终,刘邦通过平衡战功与战略贡献、短期功绩与长期影响,确立了一套兼顾公平与全局的封赏体系。鄂千秋因清晰阐释萧何的后勤贡献与万事之功,亦受封侯,进一步强化了封赏制度对多元化贡献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