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国导弹研究院成立,刘亚楼被提议兼任空军司令员院长,同时配备舱务副院长分担事务性工作。此时卫星工程因优先级低于“两弹”而调整后续研发方向,但以王锡济为代表的卫星技术专家团队并未放弃,转向探空火箭研究。
1960年2月,中国自主研发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飞行高度达8公里。聂帅视察科研进展时,对简陋的研发环境表示感慨,但专家吴建元强调这是中国人自力更生的象征,所有零件均为自主设计制造,包括柴油机厂自制的发动机和人工焊接的发射台。
同期,中国导弹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原计划使用苏联购买的导弹进行首次发射。然而,苏联突然提出需苏联国防部长同意导弹发射的额外审批要求,引发中方强烈反对。尽管面临技术封锁,基地仍坚持推进准备工作,确保导弹绝对安全。
在艰苦条件下,科研团队以自主设计制造航天零件的决心,克服资源短缺,完成探空火箭突破和基地建设。这一阶段为中国后续航天技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展现了科研人员在不依赖外援下的攻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