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无论“一本账”还是“两本账”,仿制药价格都不宜居高不下

所属专辑: 医保专栏
最近更新: 5天前时长: 12:21
医保专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仿制药价格形成机制

# 仿制药替代政策推进

# 集采价格调整规则

# 药品流通费用构成

# Hatch-Waxman法案简化流程

# 药品福利管理加价

# 价格风险处置机制

# 全球仿制药市场趋势

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3年将达到7767.8亿美元。亚太、拉美及非洲地区因慢性病需求增加成为主要增长动力。仿制药价格形成机制受流通环节差异影响显著,中美两国模式对比鲜明。
美国实行市场自由定价,通过GPO和PBM等中介实现以量换价,但标价与竞价差异导致仿制药双重价格问题。流通环节的加价和保密定价推高患者负担,削弱仿制药节省药费的优势。药品福利管理机构的商业运作使利润流向不透明,形成复杂定价体系。
中国通过政府主导的集采整合需求,公开透明定价,压缩流通费用。集采价格调整规则明确,消除省际价格差异,推动仿制药利润回归合理区间。药品价格风险处置机制和短缺药品管理政策进一步规范市场,减少原研药高价垄断。
Hatch-Waxman法案简化仿制药审批流程,推动美国仿制药替代率达90%。各州通过立法赋予药师调配权,结合经济激励提高仿制药使用率。德国、日本等国通过配额和处罚措施加速仿制药替代,而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完善全周期政策以缩小与国际趋势的差距。
全球老龄化加剧和新药成本攀升促使各国推进仿制药替代。尽管中国集采成效显著,但在研发准入、临床使用等环节仍需加强政策协同,平衡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市场空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