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医药在医保政策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支持中药质量提升,国家医保局通过扩大医保支付范围推动中医药普及。目前医保目录新增215种中成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占比近50%,各省如江西、安徽通过新增饮片报销目录、降低自付比例等措施减轻患者负担。
集中采购(集采)成为优化中医药产业的关键手段。湖北、山东等地牵头的中成药全国联采通过以量换价稳定市场价格,推动道地药材标准化管理和全链条质量追溯。集采不仅规范企业生产行为,还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同时遏制制假售假乱象,强化质量共识。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中医药特色深度融合。针对传统支付模式低估中医服务价值的问题,安徽、湖北等地通过设置中医倾斜系数、探索按病种付费等方式,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积极性。北京、广东对脑梗死、骨科康复等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优化诊疗流程并控制费用。全国22个省份已覆盖178种中医优势病种付费,促进中医药服务合理使用资源。
中医药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完善。国家医保局连续五年优先将中医类项目纳入调价范围,简化新增服务价格审批流程,并通过立项指南规范针灸、推拿等主流服务计价标准。价格改革助力中医服务标准化,推动医疗机构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未来,医保政策将继续聚焦中医药精细化管理,支持临床价值明确的创新药开发,推动中医药与医保制度协同发展。通过目录动态调整、支付改革和价格优化,中医药产业将在政策托举下加速现代化进程,释放千年文化底蕴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