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学习传统文化需以力行为核心,强调从《弟子规》学习起点入手。老教授通过天平比喻指出,《弟子规》代表“行”,《四库全书》等四库全书经典典籍代表“知”,两者在知与行辩证关系中同等重要。若仅有知识而无实践,传统文化将沦为空洞理论,无法解决道德缺失问题。
文中批判将文化仅视为知识的现象,例如背诵诗词却铺张浪费的行为,指出伦理道德教育需触动心灵,避免流于形式。学习经典应围绕格物修身基础展开,通过格除物欲修身法克制私欲,提升智慧,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根本目标。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路径需遵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步骤,其中笃行之教育目标是关键。作者区分“学儒”与“儒学”,主张避免为学术职称而研究,而应践行知行合一实践路径,将经典融入待人接物。父母亦需以身作则,通过力行传统文化实践影响子女,形成上行下效的道德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