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慎言戒惧,明理戒贪

最近更新: 2025-04-27时长: 06:11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慎言的重要性

# 戒贪的处世态度

# 忧患意识的警示作用

# 历史教训的借鉴意义

# 廉洁自律的为官准则

# 自我警戒的修身方法

# 贪财耗力的严重后果

# 反腐倡廉的实践价值

孔子观周时,在后济庙见到一尊口封三层的金人像,其背刻“古之慎言人也”,以此强调慎言的重要性。这一典故引申出“三缄其口”的成语,警示世人多言多败、多事多患,尤其在安乐中需保持自我警戒,避免因言行失当而后悔。
唐太宗以鱼鸟贪食诱饵而丧命的比喻,阐明戒贪的处世态度。他指出官员身居高位时,唯有秉持廉洁自律的为官准则,抵御财色诱惑,才能长守富贵。贪财耗力的严重后果不仅导致个人身败名裂,更与历史教训的借鉴意义相悖,印证“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哲理。
通过剖析古人修身治国的智慧,可见反腐倡廉的实践价值。领导干部若深究历史教训中的忧患意识,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态度自省,便能从思想根源上杜绝贪欲,实现“人不学不知”的觉悟升华。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