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子路探讨贤君治国首要原则时强调,治理国家的核心在于尊贤以任用贤才,同时黜不肖罢免不贤。孔子指出,仅表面尊贤却不实际重用,或轻慢不贤者却不罢免,会导致贤者生怨、不贤者积仇,国家内外交困。
子路以晋国中行事尊贤案例为例提问:中行事虽表面尊贤,为何仍亡国?孔子解释,中行事仅形式上尊贤,却未能真正重用贤才;虽轻视不贤者,却未实际黜不肖罢免不贤,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最终在外敌压力下覆灭。
最后引申《典语》观点,强调赏罚分明治国策略的重要性。尊贤需体现在实际任用,黜不肖则须果断罢免,如此才能激励贤才、震慑不贤者。若贤与不贤待遇无差别,将丧失治理效能,导致国家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