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依托于政治力量的推动。北方胡人政权佛教支持成为关键动力,前秦苻坚为获得高僧鸠摩罗什与道安,不惜发动战争,各政权设立僧官制度强化管理。这种外来宗教借助政权力量,在动荡时局中为民众提供精神寄托,成为治理工具。
佛教本土化传播路径面临儒道双重压力。北魏太武帝灭佛虽短暂压制,但根基未毁。至盛唐时期,儒释道传统呈现三教互补性发展模式,唐玄宗同时注释《道德经》《金刚经》,推行《孝经》,体现官方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
盛唐多元文化自信推动思想融合。诗人群体中,李白崇道、杜甫尊儒、王维修佛,白居易佛道兼修,禅宗六祖慧能出身名门范阳卢氏。这种交融使佛教最终融入中华文化体系,形成独特的儒释道传统,成为黄金时代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