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西征伐蜀战役,任命王全斌为西征元帅,分北路军与东路军两线进击。北路以王全斌、崔彦进为主力,沿嘉陵江南下;东路刘光义、曹彬部则溯长江水道西进,两军约定合围成都,展现宋军西征的周密部署。
赵匡胤制定特殊激励机制,承诺将战利品全数犒赏将士,以激发士气。同时通过汴梁招降居所的建造,向蜀主孟昶传递招安意图,试图瓦解后蜀抵抗意志。这一战利分配策略与心理攻势相结合,为后续战局埋下伏笔。
后蜀方面,孟昶面对宋军压境,仓促任命宠臣王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王昭远自比诸葛拒敌,宣称要拒宋军于国门外甚至反攻中原,但其轻敌言论引发宰相李昊暗嘲。蜀军依仗西川易守难攻地形,在嘉陵江防线与长江水道布防,但统帅的盲目自信与战略误判已显露危机。
战役双方形成鲜明对比:宋军凭借赵匡胤的军事决策与激励机制整装待发,蜀军则依赖地理险要与王昭远的虚张声势。赵匡胤对西蜀土地的志在必得,与孟昶退居后宫的消极应对,预示着战争走向的悬殊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