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病重托孤与储君确立
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后病情恶化,宰相范志建议立储以正国本。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册封七岁嫡子柴宗训为太子,加封梁王,确立后周储君。同时,柴荣续娶年仅十四岁的皇后之妹,稳定后宫。病榻前,柴荣召范志等大臣托孤,提及翰林学士王溥可任宰相,但因王溥嗜酒之名遭范志质疑,遗命未被执行。
范志与王溥的矛盾
柴荣临终前推荐故人王溥为相,但宰相范志以王溥“醉生梦死”为由拒绝遵从遗命,并令群臣保密。后周灭亡前夕,范志主持柴荣丧仪,拥立幼主柴宗训即位,尊符皇后为太后。历史记载中,王溥实为北宋能臣,与柴荣提及的术士王朴(预言柴荣执政三十年)因同名不同字常被混淆。
柴荣功业与后周终结
周世宗柴荣在位五年六个月,政绩卓著却英年早逝,未能完成统一中原大业。其文治武功为史家称道,但显德六年六月驾崩后,后周政权迅速衰微。范志虽依制扶立柴宗训(史称恭帝),然幼主无力治国,后周最终走向灭亡。术士王朴“五六即三十”的预言与柴荣执政时长巧合对应,成为后世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