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事件,在军校罗彦瑰、王彦升等人拥立下,以“效法尧舜禅让制度”为名,从后周恭帝手中夺取政权。范质、王溥等宰臣迫于武力威胁,被迫参与筹备受禅仪式。翰林承旨官陶谷关键时刻补写禅位诏书,由窦仪当众宣读,确立赵匡胤受禅称帝过程的合法性。
赵匡胤登基后,定国号为宋,以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治地为名,改年号为建隆元年,并尊后周恭帝为郑王,将周太后迁居西宫。其政权更迭强调“应天顺人”,同时承诺保障前朝宗庙祭祀与皇室待遇,避免直接暴力冲突。
封赏功臣是巩固新政权的关键举措。石守信、高怀德等将领获封归德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等要职,赵普任枢密直学士,范质、王溥留任中枢。赵匡义因避讳改名,慕容延钊接任殿前都点检。通过系统性官职分配,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构建起以兵变核心成员为主的政治架构。
最终,赵匡胤在崇元殿即位,身着衮龙袍接受百官朝贺,完成政权交接。预言中“两日重光”等谶语被附会为天命印证,宋朝自此取代后周,开启新王朝统治。